新闻资讯

News and Insights

商标保护在非洲——博取公平和正义

时间:2018-03-06作者:

分享到:

点击打印文章

2011年,国内某大型国有能源公司在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商标被他人异议。经查,异议人早在2006年就抢注了该能源公司的司徽和公司名称。该公司不仅面临失去商标的风险,还有可能被诉侵权,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以及当地的业务。经过多方咨询和考察,鉴于我所对于此类案件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该公司决定将案件委托给我所。

接受委托后,我们全面了解了客户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司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正式确立并投入宣传和使用,已经在国内进行了全类注册。该公司的业务覆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2005年设立了非洲分公司,已经在当地开展了实际业务。与此同时,我们客观分析了当地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审查实践。当地的商标保护实行“注册在先”原则。由于异议人先于我们客户注册了商标,法律会优先保护对方的权益。根据当地审查实践,在异议阶段不考虑恶意抢注情节。虽然异议方恶意抢注了我们客户的商标,但法律并不追究其不良动机。当时形势对我们客户非常不利,而客户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在期望维护正义的同时,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异议人抢注的商标是本案最大的障碍。只有清除掉这个障碍,我们的异议才有可能胜利,客户的商标才能获得注册。于是我们决定在异议答辩的同时,对抢注商标提出无效申请,并请求异议案件等待无效案件的结果再做审理。方案确定以后,我们开始挖掘整理证据材料。一方面,我们大量收集客户的信息。我们与公司多个部门联系,获取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甚至从公司档案馆借出了早期的珍贵文件。我们与非洲分公司的负责人面谈,对分公司的设立、运作、在当地开展业务以及与当地官方和民众的互动等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并且收集到很关键的证据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努力搜索异议人的信息。我们检索了异议人在当地注册商标的情况,发现他抢注了数十件中国企业的知名商标,涉及银行、汽车、电器、航空等多个领域,以期引起官方的注意。

在紧张的期限内,我们对繁杂的材料经过反复筛选、多次补充,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我们如期提交了异议答辩,并向法院起诉请求认定抢注商标无效。然而,由于当地法律规定的缺陷和审查实践的滞后,无效案件迟迟没有判决。异议案件的审查既没有考虑抢注方的恶意情节,也没有等待无效案件的结果,官方直接裁定对方异议成功,我们客户的商标不予注册。对于这样不公平的结果,我们一边安抚客户的情绪,一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我们向当地高等委员会提起诉讼。我们继续补充了异议人在当地注册商标的信息,并向法庭解释被抢注商标在中国的知名程度,强调了抢注的恶劣影响。我们要求法庭撤销异议裁定,重新审理异议案件,并等候撤销案件的判决。

在长达5年的审理过程中,期间经历了多次听证。每一次听证我们都指出对方的恶意,及其抢注行为中国企业带来的危害,请求法院给予关注。2016年当地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异议人在先抢注的商标、驳回对方异议请求、我方商标予以注册。不仅如此,当地律师还反馈:这个案件引起当地立法部门的关注,官方已经倾向于改变审查实践,并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新的审查标准。他们正在讨论修改法律,在异议阶段要考虑恶意抢注情节。

得知这些消息,我们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我们没有辜负客户的期望,没有辜负贸促的使命!这个案件非常艰难,因为我们对抗的不仅是恶意抢注人,还有当地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但是经过不懈努力,我们胜利了!我们不仅成功维护了客户的权益,增强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维权的信心,而且还积极地影响了当地的立法和审判实践。这不仅仅是个案的胜利,更是公平和正义的胜利!